登上紅巴士,在倫敦鬧市穿梭時空
- Through the Eye
- Feb 8, 2020
- 5 min read
Updated: Jun 7, 2020
在倫敦街頭漫步,灰白色和紅磚古典建築盡收眼底,加上奪目的紅色雙層巴士,如同時光倒流。在這個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城市,除了可以感受大都會獨有的繁盛外,幾乎能從每座建築發掘出特別的歷史故事,著名的景點如大笨鐘、西敏寺教堂、倫敦橋……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。這裏景點繁多,但宜放慢腳步,在明媚的陽光下感受懷舊的英倫都市風味。逛累了,不妨在露天咖啡茶座呷一壺紅茶,享受豐富的英式下午茶,再探索下一個景點。你會發現,可貴的不只是眼見的風景、建築,還有身在其中才體會到的復古味道,和悠閒的生活節奏。
在跳蚤市場尋覓舌尖的享受
誰說英國只有炸魚柳配薯條?隨意在街道閒逛,會發現不少法國、意大利或多國菜餐廳。牛排、海鮮、比薩,各種歐洲菜式使人垂涎,豐儉由人。想以平民價一嚐特色美食,就不能錯過這裏的跳蚤市場。紅磚拱頂建築下的波羅市集(Borough Market)主要發售本地製食品,有香料、醬料、肉類、茶葉等。在這裏的魚市場,生蠔是必嘗的海鮮。年輕高大的哥兒們邊玩笑
邊即場剖開蠔殼,我和友人接過巴掌般大的生蠔,一人一隻,配以檸檬汁送入嘴裏。咬一口,肉質嫰滑,鮮味的蠔汁溢出。吃完還是意猶未盡,忍不住再買。只於週末開放的紅磚巷市集(Brick Lane Market),異地美食散布於不同檔攤,有意大利肉丸子、西班牙炒飯、英式漢堡,甚至中國包子。先買一杯鮮搾果汁開胃,再提紙飯盒擠到座位上品嚐,特別有風味。飯後可繼續逛市場,盡情欣賞二手精品、蜜糖、皮革、掛畫等。要注意的是,市場一到五點就準時打烊,遊人須預留充足時間逛市場,不要吃閉門羹。
會活動的橋
逛過市場,可到訪塔橋(Tower Bridge)。這道藍色的橋樑,兩端各有一座高塔,在遠處也能輕易辨認。橋板可以分開兩半再垂直疊起,供大型船隻經過。碰上這個時刻,可以先步行至橋的一端,耐心等候工作人員操作,目睹這令人難忘的情景。塔橋與倫敦橋(London Bridge)是不同的地方,沿泰晤士河繼續走,就找到這個兒歌中的景點。
懷舊地下鐵
倫敦交通方便,憑一張牡蠣卡(oyster card)就可乘坐紅色雙層巴士或地下鐡 (underground 或 tube)。每個地鐵站都各有特色。有些早期的地鐵站上面連接商場林立的典雅建築,出入口設於拱門。站內的隧道極具年代感。進入古舊的地鐵站,須經過狹長的隧道,乘電梯穿過幾層深入地底,才到達月台。要尋找出口,亦須在如同迷宮的通道內兜兜轉轉。不是每個出口都有升降機連接,要攀上樓梯前往地面,出閘前須注意。
靜默而隆重的白金漢宮交接典禮
近月,英國傳出哈利王子與梅根皇妃離開皇室的消息,引起軒然大波,可見英國皇室在當地人心中地位之重。難得來一趟倫敦,何不找個上午前往白金漢宮,觀看皇家衛兵交接典禮。夏天時分,每天都有儀式進行。早上十時許,皇宮門外已擠滿群眾,騎馬的警官在場維持秩序,我和友人好不容易才勉強佔到個位置。十一時,一片銅管樂聲下,頭戴黑絨毛帽、身穿紅色軍服的御林軍,由樂隊領頭,加上步兵,在廣場上的紀念碑環繞一周,就浩浩蕩蕩步入宮內,正式開始交接儀式。從圍牆外透過人群和黑色欄柵張望,只見士兵排列整齊,兀立不動,約每隔十分鐘才向前步操十來米,復又肅立,反反覆覆,歷時一小時左右。整個過程沒有軍樂伴奏,只有間歇「錚錚」聲響起的軍鞋聲,低調之間散發出皇室莊嚴的氣派。儀式完結時已是中午,可以順道前往彼鄰的綠園以及聖詹姆士公園觀賞林木、花卉和湖泊。
在笑聲滿載的劇院看音樂劇,享受眾樂樂
倫敦的音樂劇連場上演,年中無休。在晚上,光逛劇院街已是獨特的體驗。各種充滿年代感的劇院林立,海報在燈泡照射下閃閃生輝。在這裏可以看到著名的《歌聲魅影》、《獅子王》、《貓》等等。受歡迎的劇目如《孤星淚》,要起碼提前數天訂票。建議直接到上演的劇院,或於網上購票。在其他售票處,票價可能高於原價。有趣的是,每齣音樂劇只在特定的場地上演。於是,看音樂劇之餘也可以欣賞劇院。晚上到自帶古堡氣息的女王陛下劇院(Her Majesty’s Theatre),在狹小幽黑的觀眾席看《歌聲魅影》,座位排列緊密,加上劇情和音樂使氣氛緊湊,水晶燈掉下的一剎那特別震撼。週末下午在開揚的蘭心劇院(Lyceum Theeatre) 觀賞《獅子王》,音樂劇版本與卡通版的視覺效果不同,不論在舞台設計、編舞或戲服方面都別出心裁,令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。中場休息時可在樓下的精品店選購獅子王紀念品,散場後,再逛附近的柯芬園市場,購買著名的 Whittard 茶葉和其他伴手禮。
走不完的博物館,擺脫嚴肅刻板形象
英國貴為昔日帝國,她的首都自然收納了不少世界各地的歷史藝術文物。大英博物館是發掘世界歷史的宇宙,最好預留至少一天遊覧。若時間有限,只能選看精華展品,首推古埃及館。除了木乃伊外,以陳列雕像的展廳最為精彩。裏面的法老王人像、神像、神壇等傲然豎立,遊人如置身埃及。值得一提的是,博物館外型和大門採仿古希臘設計,中庭大堂卻以現代簡約風格設計,半透明圓拱頂,採天然光。大堂設有書店和咖啡室,為沉重的歷史氛圍開啟了喘息的空間。另外,在國家美術館(倫敦)可欣賞西洋畫,從中世紀嚴肅的宗教畫,到文藝復興的達文西,以至十九世紀印象派的梵谷,包括他的名畫《向日葵》,都在豐富的藏品之列。要仔細觀賞,隨時逗留一整天。博物館和美術館都非常龐大,展館內,展廳一個接一個,畫廊通道像永遠走不完,當心迷路!
喜歡精品工藝的朋友,可乘地鐵到南肯辛頓站(South Kesington),從隧道進入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(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)。這座雅緻的博物館始於 1852 年,前身為工藝博物館,為改善當地工藝品及設計業而成立。到了 1899 年,維多利亞女王為博物館大樓奠基並取名,以紀念她的丈夫艾伯特王夫,博物館從此轉型為精品美術展覽館。在這裏,除了可欣賞法國宮廷的古典家具、時裝、瓷器、首飾外,穿過白理石像林立的長走廊,還可以探索來自中國、日本、印度等亞洲地區的手工製品。與友人分頭觀賞,友人驚詫於館內日本和服之華美、布料之上乘,而我則欣賞印度傳統樂器和繪畫設計之精緻。步出博物館,還可以飽覧紅磚建成的外牆。
除了特備展覽外,以上博物館都是免費入場。
倫敦是充滿活力的城市,到處有商店、市集、酒吧,自可以找尋到各種吃喝玩樂的好去處。難得的是,這個大都會仍然保留舊時代那種怡然自得的步伐。來到這裏,大可不必急於展開密集的消費和行程,更不須執着於到訪所有「必去」景點和「打卡」,畢竟倫敦的一磚一瓦都散發文藝氣息,隨意在街頭漫步,眼睛已在享受盛宴,每每有意外收穫。
初夏的倫敦街頭。

觀賞塔橋、泰晤士河和彼鄰的城堡。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目睹塔橋橋板摺疊起。

白金漢宮的早晨,遊人多得擠到馬路上,好不熱鬧。

白宮漢宮旁的綠園林木青翠,是遊人最佳的休憩空間之一。
除了宏偉的法老雕像,大英博物館還收藏了可愛的貓木乃伊。
在倫敦無意間發現英國最悠久的非政府俄羅斯文化研究所「普希金社」(Pushkin House)。裏面剛好正舉辦畫展,窗明几淨,訪客可隨意自行參觀。
二零二零年二月八日 大埔
Comments